空壓機斷油保護裝置故障四步排障法
斷油停機后,首先檢查油箱液位;
測試油泵電壓,手動盤泵軸;
拆卸油濾檢查(堵塞等級≥4級時更換,同時更換油分芯);
空載試運行,監測油壓建立時間,運行30分鐘后取油樣檢測鐵含量。
空壓機斷油的四大核心誘因與失效模式
供油系統故障鏈
油泵失效:齒輪泵/柱塞泵因長期磨損導致排量不足,或電機軸承卡死(占油泵故障的45%);
油路堵塞:油濾壓差超臨界值未更換,金屬碎屑/結焦物堵塞油冷卻器管道;
油箱缺油:人工補油不及時或回油管路漏氣。
潤滑介質劣化
油品氧化:油溫長期>85℃時,潤滑油酸值每月上升>0.2mgKOH/g,形成漆膜附著于油道(厚度>0.3mm時流阻增加40%);
乳化失效:冷卻器漏水導致油液含水量>0.1%,油膜強度下降60%,臨界潤滑速度從10m/s降至4m/s。
控制邏輯漏洞
啟動階段斷油:空載啟動時進氣閥未完全關閉,導致潤滑油未建立循環;
負載突變沖擊:變頻空壓機轉速驟降時,油泵供油滯后引發瞬時缺油。
環境因素疊加
極端工況:高原環境氣壓下降導致油泵吸油能力減弱,低溫時油品黏度引發泵送困難;
污染侵入:粉塵濃度>50mg/m³時,顆粒(>5μm)堵塞油分芯,壓差超限時旁通閥開啟導致未過濾油進入系統。